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与《0—3 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两项家政领域重点国家标准正式落地实施。这一举措旨在整治家政服务市场乱象,为消费者带来更可靠的保障,也为月嫂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新出台的标准在多个关键层面进行了优化与细化。以《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为例,其对月嫂服务机构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档案管理机制,并对服务全流程进行记录,记录形式涵盖纸质与数字化档案等。在人员方面,对金牌月嫂等服务人员的等级划分进一步细化,从一星到金牌等级,每个级别都明确了详尽要求,不仅包含各级别需掌握的技能,还新增了客户满意度和培训期限等维度。例如,金牌级月嫂除需有五星级母婴护理服务经验外,还需具备母婴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营养配餐员、保健按摩师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要有 48 个月以上的母婴护理服务工作经历,同时满足累计 48 个月或 72 个月客户满意、无投诉。
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起草人张博嵛指出,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行,以及服务模式、技术手段和理念的更新,消费者对母婴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安全性与个性化需求急剧增长。新标准新增与细化的内容,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还为监管评价提供了依据,为从业者良性发展筑牢了技术保障。
在家政服务机构负责人卢女士看来,尽管新国标的实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长远视角出发,这无疑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新国标让他们在选择月嫂服务时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依据,大大降低了选择的盲目性。
然而,要确保两项国家标准真正落地生根,还离不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协同发力。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透露,后续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家政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速修订《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等重要标准,并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整理收纳、家庭健康管理等新兴家政业态标准。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引导行业协会、机构及家政企业加强标准的宣传与应用,全力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前行,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
此次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是月嫂行业迈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望重塑行业生态,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心的月嫂服务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