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巴山叠翠,渝水含情,重庆以江为脉,以城为卷,铺展着独具韵味的山水长诗。
自3月24日“弘扬城市精神,共建美丽重庆”短视频大赛启幕以来,征集热潮持续,佳作如潮。创作者们执镜为笔,镜头横越山水霓虹,纵深市井烟火;帧间流转文脉千年,映照时代新篇。
大赛期间,第1眼TV-华龙网将持续展播参赛作品,让我们透过方寸屏幕,同赏山城的多维之美,共感城市精神璀璨。
视频主题:《长江“鱼月嫂”》
作者:颜现雯 向顺豪 谭剑 魏颖 苏畅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柳 王雨蘅)在长江万州段清澈的波光中,一条岩原鲤正用尾鳍轻触人工鱼巢的竹枝,以第一视角向观众娓娓道来:“以前产卵那会儿,我愁得尾巴都打卷儿。现在有了鱼月嫂守护产房,安全感满满。”这部以珍稀鱼类自述为叙事线索的《长江“鱼月嫂”》,将长江生态保护的宏大命题,浓缩为一场充满温度的生命对话,带观众沉浸式感受长江生态变化。
岩原鲤,这种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曾因诸多因素,繁殖困境重重,种群资源不断减少,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而如今,情况有了转机。万州渔政护渔队化身“鱼月嫂”,依托万州区涉鱼工程建设水生态补偿项目,在长江干流万州段的武陵、新田、主城、大周四个点位,用竹子、柏树丫等天然材料,模拟岩原鲤的自然产卵场,建设了300余个、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人工鱼巢。
这些人工鱼巢就像为岩原鲤精心搭建的“产房”,助力鱼儿孵化成长,给了岩原鲤满满的安全感。在渔政护渔队的坚守与付出下,岩原鲤的繁殖困境得到了扭转。
该视频采用实拍与AI场景画面交织的方式。实拍部分以护渔队日常为主线:队员们巡视“产房”、记录鱼卵孵化数据,划开的涟漪与波光粼粼的江面构成生态交响。AI场景画面则以拟人化的岩原鲤自述,让整个视频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拉近了观众与长江生态保护主题的距离,让生态保护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动人故事。
数据显示,2021-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长江的生态环境,这其中离不开万州渔政护渔队等等众多长江守护者的努力。
每一条鱼的洄游路线、每一片鱼巢的竹枝排列,都将汇聚成长江生态觉醒的澎湃浪潮。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鱼月嫂”们的致敬,更是向所有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建设者发出的邀约——让我们继续共绘这幅水清鱼跃、万物共生的生态长卷。
责任编辑:徐力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