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华嫂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010-5338 3376

华嫂之家-办理签证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华嫂之家-办理签证
联系人:签证客服-小久
手 机:136 9122 5772
电 话:010-5338 3376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D座19楼

月嫂相关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月嫂相关

在青海民生中注入“江苏血液”-新闻中心-青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6 11:31人气: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李娜 报道)在青海的民生图谱中,如何寻找“江苏基因”?

请你看看青海乡村的土地,再看看农牧民的笑脸。在那里可以找到江苏与青海共同署名的“实践论文”,论文中有促发展的项目、有带科技的人才,还有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请你看看青海的医院,再看看高原的学校。在这里可以找到江苏和青海共同打造的经典案例,案例中有“组团式”帮扶的智慧、有带不走的团队,还有代代相承的理念与温情……

请你看看青海的人们,再看看在外务工的他们。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江苏与青海共同绘就的就业图谱,图谱中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劳务品牌的打造,还有青海群众蒸蒸日上的生活……


请你细看青海民生的各个领域,在那里你都可以找到东西部协作留下的印记。江苏,早已随着东西部协作向着青海的各区域各领域拓展,让“江苏血液”流淌在民生的血脉中,激活着民生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让人才流向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草莓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草莓苗在架高的培养槽中舒展枝叶,翠绿的叶片间点缀着鲜红欲滴的果实。和印象中的草莓基地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长在地里的,而是在悬空的培养槽中生长。

祁岩慧是这里的技术员,去年大学毕业便来到西堡草莓种植基地工作。在学校系统学习农业种植的她,没想到家乡就有这样的科学种植,她说:“高架栽培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与品质,更彰显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2024年,湟中区西堡镇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寻求协作契合点,与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实施西堡夏季草莓种植项目,成立了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实施西堡夏季草莓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一期。

项目投入运行,东西部协作的任务就完成了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湟中区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推动建立“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支撑是关键。南京市联合腾讯等公司,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成立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数字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入江苏雨花软件谷专业人才团队负责经营;在大通建设“青海湖之夜”农文旅示范街区,建设6栋树蛙特色民宿三角屋、2栋360度沉浸式景观的荷叶屋,全年收入超600万元;在平安区实施三合镇西崖头村富硒蔬菜拱棚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富硒蔬菜种植产业,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推进,江苏准确把握“组团式”帮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理念和要义,把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制定人才交流机制,以项目化、订单式运行的专家服务团机制,找到解决乡村人才困境的“秘钥”。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由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团队成员组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的团队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黄明教授挂牌成立“黄教授工作室”,打造的“青海马牙蚕豆南京味道”初期产品试验成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湟中区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推动建立“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多年来,东西部协作积极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专业人才,推进科技、规划、文化等“小组团”帮扶。

用“名师”引领教育医疗的“血液流向”

今天,青海依托江苏挂职校长和帮扶团队,打造“和雅”校园、数字校园,学习江苏办学理念,推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制度改革,每年选派骨干校长教师300余人分批赴江苏跟岗学习、调研交流。大量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引入,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青海教育尤其是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江苏已有182所学校与青海162所学校结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交流互访、互派教师、线上线下同课异构等方式推动青海教育理念更新。

“组团式”帮扶对于东西部协作来说并不陌生,但“组团式”帮扶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中问诊、制度上创新、在成效里进步,随着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持续加大教育医疗领域的“组团式”帮扶力度,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引领着青海民生领域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2024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4亿元实施37个教育及相关项目,重点用于教育补短板、支持异地办学等,其中计划投入1.6亿元支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2所州级中学建设(2024年到位0.8亿元),极大改善了当地办学软硬件条件;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通过“1+N”组团式帮扶,从规划、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投入,新建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两所本科院校,打破青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未新建一所本科高校的历史;南京帮扶的湟源县城关一小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团式”支援海南州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全部通过评审认证;共和县中医院与海南州医院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成为青海省第一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中藏医院;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中帮扶团队深入开展“师带徒”“一带一”帮带活动,海南州职校帮扶团队协调16家江苏职业院校专家来校指导人才培养……在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推进中,每年按照到县资金的10%标准,投入协作资金支持重点县“组团式”帮扶。

2024年首次向14个重点县选派128名支医支教支农人才开展实地帮扶;定期选派柔性人才“组团式”帮扶西宁市中医院、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医疗援青团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帮助青海建成2个国家级、18个省级重点专科;帮助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定级验收;将“心佑工程”范围扩大至青海全省,开展“白内障动态清零”活动、“脊柱侧弯救治行动”、开展女性“甲乳两癌”筛查行动……可以说,在教育医疗领域的“组团式”帮扶中,是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接力,是留下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的殷殷期盼,是群众感激与期待的深深情谊。


用品牌打造劳务输出的“血液图谱”

2025年5月1日至3日,第13届咪豆音乐节在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天生音乐谷举行。

活动现场专门设立青海农特产品展区,并组织“青海拉面师”现场为游客提供青海拉面,排队品尝的游客络绎不绝,更多游客通过官方网络下单订购青海农特产品。

苏青东西部协作聚力打造劳务品牌,协助出台“青海拉面”品牌示范店和龙头企业评审办法,在品牌外观形象、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工艺技术、经营规模等方面制定参考标准,并给予东西部协作资金扶持,引导形成质量标准体系。青海、江苏两省主要领导多次就青海拉面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亲自协调推动青海拉面进江苏高校、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关食堂等工作。首批进驻营业的77家单位,带动劳动力就业300人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以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为牵引,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建成投运。东西部协作项目——青海拉面中央厨房食材研发生产项目,4条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已具备生产能力。同时,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海东拉面企业与无锡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帮助拉面从业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充分发挥苏青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助力打造青海拉面师劳务品牌,共同推动青海拉面走进高校食堂、走上师生餐桌,丰富师生饮食文化,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胡宏说。

所有图片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提供。

近几年,苏青两省结合各县劳务经济特色,在充分发挥“宁姐月嫂”“互助家政”等劳务品牌带动效应的基础上,打造“大通护工”“乐育助人”“玛沁纺工”等27个特色劳务品牌,带动1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育的日月山下农旅人、阳坡银铜器加工、藏毯艺匠、大通养殖业等获评青海省第五批省级劳务品牌,“丹噶尔绣娘”形象代言人冯海萍获评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

组织江苏相关企业参加“春风行动”“红石榴就业行动”“雨露计划+”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超10000个;盐城市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杂多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招聘、共同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订单式招聘、保姆式服务,先后输转120多人赴江苏就业;结合用工单位和农村劳动力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订单式”等方式举办34期劳务培训班……

一个又一个青海群众找到就业创业的方向,一个又一个家庭在增收创收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批又一批务工者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苏青东西部协作用民生笑脸绘就最美的协作图谱。



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 罗东川赴大通县督导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援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的公示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公告 民心深处见晴空|三江源头绘新风 青海省西宁市:以"明星流量"撬动文旅资源联动 24H热点 在青海民生中注入“江苏血液”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三个信用监管地方标准 黄河源头的绿色守护 ?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多举措兜牢民生底线 提升群众... 青海省西宁市:科技赋能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 ?青海省西宁市:以改革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青海省西宁市:数据标注产业从雏形迈向规模 青海?省西宁市:接待游客1245.19万人次 青海省?西宁市:以绿电为基 算力产业加速崛起 青海省西宁市:“天空蓝”成城市“底色” 热点图片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高原“木兰”映山河 绽放“最美”电力光——记全国最美职工、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职工吴嘉楠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李娜 报道)在青海的民生图谱中,如何寻找“江苏基因”?

请你看看青海乡村的土地,再看看农牧民的笑脸。在那里可以找到江苏与青海共同署名的“实践论文”,论文中有促发展的项目、有带科技的人才,还有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请你看看青海的医院,再看看高原的学校。在这里可以找到江苏和青海共同打造的经典案例,案例中有“组团式”帮扶的智慧、有带不走的团队,还有代代相承的理念与温情……

请你看看青海的人们,再看看在外务工的他们。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江苏与青海共同绘就的就业图谱,图谱中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劳务品牌的打造,还有青海群众蒸蒸日上的生活……


请你细看青海民生的各个领域,在那里你都可以找到东西部协作留下的印记。江苏,早已随着东西部协作向着青海的各区域各领域拓展,让“江苏血液”流淌在民生的血脉中,激活着民生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让人才流向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草莓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草莓苗在架高的培养槽中舒展枝叶,翠绿的叶片间点缀着鲜红欲滴的果实。和印象中的草莓基地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长在地里的,而是在悬空的培养槽中生长。

祁岩慧是这里的技术员,去年大学毕业便来到西堡草莓种植基地工作。在学校系统学习农业种植的她,没想到家乡就有这样的科学种植,她说:“高架栽培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与品质,更彰显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2024年,湟中区西堡镇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寻求协作契合点,与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实施西堡夏季草莓种植项目,成立了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实施西堡夏季草莓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一期。

项目投入运行,东西部协作的任务就完成了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湟中区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推动建立“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支撑是关键。南京市联合腾讯等公司,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成立青海数字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数字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入江苏雨花软件谷专业人才团队负责经营;在大通建设“青海湖之夜”农文旅示范街区,建设6栋树蛙特色民宿三角屋、2栋360度沉浸式景观的荷叶屋,全年收入超600万元;在平安区实施三合镇西崖头村富硒蔬菜拱棚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富硒蔬菜种植产业,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推进,江苏准确把握“组团式”帮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理念和要义,把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制定人才交流机制,以项目化、订单式运行的专家服务团机制,找到解决乡村人才困境的“秘钥”。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由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团队成员组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的团队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黄明教授挂牌成立“黄教授工作室”,打造的“青海马牙蚕豆南京味道”初期产品试验成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湟中区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推动建立“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多年来,东西部协作积极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专业人才,推进科技、规划、文化等“小组团”帮扶。

用“名师”引领教育医疗的“血液流向”

今天,青海依托江苏挂职校长和帮扶团队,打造“和雅”校园、数字校园,学习江苏办学理念,推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制度改革,每年选派骨干校长教师300余人分批赴江苏跟岗学习、调研交流。大量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引入,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青海教育尤其是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江苏已有182所学校与青海162所学校结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交流互访、互派教师、线上线下同课异构等方式推动青海教育理念更新。

“组团式”帮扶对于东西部协作来说并不陌生,但“组团式”帮扶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中问诊、制度上创新、在成效里进步,随着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持续加大教育医疗领域的“组团式”帮扶力度,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引领着青海民生领域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2024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4亿元实施37个教育及相关项目,重点用于教育补短板、支持异地办学等,其中计划投入1.6亿元支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2所州级中学建设(2024年到位0.8亿元),极大改善了当地办学软硬件条件;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通过“1+N”组团式帮扶,从规划、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投入,新建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两所本科院校,打破青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未新建一所本科高校的历史;南京帮扶的湟源县城关一小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团式”支援海南州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全部通过评审认证;共和县中医院与海南州医院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成为青海省第一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中藏医院;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中帮扶团队深入开展“师带徒”“一带一”帮带活动,海南州职校帮扶团队协调16家江苏职业院校专家来校指导人才培养……在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推进中,每年按照到县资金的10%标准,投入协作资金支持重点县“组团式”帮扶。

2024年首次向14个重点县选派128名支医支教支农人才开展实地帮扶;定期选派柔性人才“组团式”帮扶西宁市中医院、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医疗援青团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帮助青海建成2个国家级、18个省级重点专科;帮助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定级验收;将“心佑工程”范围扩大至青海全省,开展“白内障动态清零”活动、“脊柱侧弯救治行动”、开展女性“甲乳两癌”筛查行动……可以说,在教育医疗领域的“组团式”帮扶中,是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接力,是留下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的殷殷期盼,是群众感激与期待的深深情谊。


用品牌打造劳务输出的“血液图谱”

2025年5月1日至3日,第13届咪豆音乐节在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天生音乐谷举行。

活动现场专门设立青海农特产品展区,并组织“青海拉面师”现场为游客提供青海拉面,排队品尝的游客络绎不绝,更多游客通过官方网络下单订购青海农特产品。

苏青东西部协作聚力打造劳务品牌,协助出台“青海拉面”品牌示范店和龙头企业评审办法,在品牌外观形象、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工艺技术、经营规模等方面制定参考标准,并给予东西部协作资金扶持,引导形成质量标准体系。青海、江苏两省主要领导多次就青海拉面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亲自协调推动青海拉面进江苏高校、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关食堂等工作。首批进驻营业的77家单位,带动劳动力就业300人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以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为牵引,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建成投运。东西部协作项目——青海拉面中央厨房食材研发生产项目,4条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已具备生产能力。同时,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海东拉面企业与无锡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帮助拉面从业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充分发挥苏青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助力打造青海拉面师劳务品牌,共同推动青海拉面走进高校食堂、走上师生餐桌,丰富师生饮食文化,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胡宏说。

所有图片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提供。

近几年,苏青两省结合各县劳务经济特色,在充分发挥“宁姐月嫂”“互助家政”等劳务品牌带动效应的基础上,打造“大通护工”“乐育助人”“玛沁纺工”等27个特色劳务品牌,带动1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育的日月山下农旅人、阳坡银铜器加工、藏毯艺匠、大通养殖业等获评青海省第五批省级劳务品牌,“丹噶尔绣娘”形象代言人冯海萍获评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

组织江苏相关企业参加“春风行动”“红石榴就业行动”“雨露计划+”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超10000个;盐城市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杂多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招聘、共同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订单式招聘、保姆式服务,先后输转120多人赴江苏就业;结合用工单位和农村劳动力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订单式”等方式举办34期劳务培训班……

一个又一个青海群众找到就业创业的方向,一个又一个家庭在增收创收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批又一批务工者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苏青东西部协作用民生笑脸绘就最美的协作图谱。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高原“木兰”映山河 绽放“最美”电力光
——记全国最美职工、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职工吴嘉楠 2025-07-14 三江源头绘新风 2025-07-14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绿茵绝杀燃激情 展区盛宴展活力
——第二届“青超联赛”第五轮西宁主场见闻 2025-07-14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高原绿茵燃激情 牦牛劲旅展雄风
——第二届“青超联赛”第五轮玉树主场见闻 2025-07-14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338 3376

微信咨询
华嫂之家-办理签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