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银市以 技能照亮前程 培训行动为抓手,坚持把就业技能培训作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突破口,紧密对接重点群体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以 强培训、优管理、提质量 为着力点,全力打造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技能人才根基。
精准滴灌,靶向培训激活就业潜能
聚焦重点群体,分类精准施策。白银市针对脱贫劳动力与农村转移劳动力,深度结合乡村产业布局,开设农艺工、家畜饲养、焊工等实用性强的特色技能课程,推动脱贫劳动力从 体力型 向 技术型 转变,切实增强其就业能力。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时推出职业技能与创业培训 组合套餐 ,涵盖电子商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热门领域,精准提升毕业生职场竞争力。针对辖区就业困难人员,量身打造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易学易用的培训项目,助力其实现稳定就业。
锚定特色产业,提升品牌效应。依托白银市精心培育的 靖远杞农 会宁月嫂 等省级劳务品牌,以及 景泰烤馍匠 白银家政师 等市县劳务品牌,开展中式面点、家政服务等专项培训。培训使学员精进特色技艺的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高效实现技能价值转化。
着眼新兴产业,提高就业技能。白银市将市域内特色产业、新兴服务业作为技能培训主攻方向,整合培训资源,科学规划技能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健康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及网络创业等热门领域和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新业态人员技能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今年1至6月,白银市开展新业态人员培训达2514人次。
模式创新,特色教学提升培训质效
推行下沉教学。该市秉持 因地制宜、学培结合、贴合群众、灵活多样 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 培训入村、技能入户 模式,推动培训机构下沉村社。将培训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养殖圈舍等生产一线,先后开展43期沉浸式实地教学,覆盖学员2000余人,确保学员学以致用。
创新培训模式。白银市采取 理论精讲+模拟实操+案例研讨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坚持 理论+实操 7:3的课程配比。在焊工、中式烹调等技能培训中强化实操训练,促进学员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在创业、家政培训中引入 互动式 教学,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显著提升培训成效。
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支撑作用,组织白银公司、中瑞铝业、中天化工等市内大型企业,携手甘肃有色金属技师学院、甘肃省煤炭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采用 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脱产或半脱产 模式,通过 双基地 双导师 共培方式,推行 订单班、冠名班、现代学徒制 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精准对接企业与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供需对接,闭环服务拓展就业渠道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该市全面摸排辖区内劳动者培训需求与就业意向,依托 双调查 平台与 2+2+N 招聘活动,通过乡镇街道工作群、社区网格平台等渠道,定期发布122期 职业技能培训招募公告 。建立培训意愿基础数据库,通过 线上+线下 联动宣传,为靶向培训提供数据支撑。
化解紧缺工种需求。瞄准辖区行业紧缺职业需求,建立 需求台账 政策推送 培训对接 全链条服务机制。先后组织开展 焊工 养老护理员 家政服务员 美容师 等培训,使参训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独立完成基础服务。这不仅提升了学员职业竞争力,也为辖区行业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撑,获得参训学员和用人单位一致认可。
畅通培训就业衔接。白银市积极构建 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 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协同零工市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后就业跟踪台账。为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 全流程、一站式 服务,有力促进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助力学员提升技能水平、拓展多元就业渠道。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