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仇:一段难解的情感纠葛
文|菁妈
有些仇恨,确实能持续一辈子,尤其是“月子仇”。它看似是琐碎的小事,实则积淀着深深的情感伤害。就像梁大妈的故事那样。
梁大妈有两个孩子,儿子和女儿。奇妙的是,二人同年同月同日怀孕,只是相差两天就生下了孩子,两人都在坐月子。女儿因为难产不得不剖腹产,而梁大妈在照顾女儿时,心里充满了疼惜。女儿也撒娇地说,婆婆做的饭她吃不惯,渴望母亲能亲自照料她。
于是,梁大妈决定留下来照顾女儿,便告诉儿子:“你妹妹在外地生活习惯辣味食物,但现在她身体虚弱,根本不适应。我打算在这儿照顾她,你的媳妇那边,你让你丈母娘来吧。她退休了,也住得不远。”
实际上,女儿的丈母娘虽然退休,但依旧有公司聘请她兼职。于是,丈母娘便告诉公司自己要休假,等女儿坐完月子再去工作。然而,月子做完后,公司的岗位已被他人填补,丈母娘因此感到很不满。
梁大妈照顾完女儿后,回到了家中,再次照顾小孙子。然而,儿媳妇似乎始终对她有所不满。直到孙子上了初中,成了一个独立的少年,渐渐去住校了。一天,梁大妈不慎摔倒,骨折需要住院治疗。医生说她至少需要住院半个月,回家后也需要卧床休息。
然而,儿媳妇只在她摔倒的当天陪她去了医院,之后便把照顾的责任交给了儿子。到了晚上,儿子打电话催儿媳妇送饭,没想到儿媳妇却回复:“我出去旅游了。”儿子气愤地责问:“你妈生病了,你跑去旅游,想不想过日子了?不想过就离婚!”没料到,儿媳妇却冷冷地回应:“等我回来,我们去民政局,谁不去谁是孙子。”
紧接着,儿媳妇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月子仇,永远不共戴天!当我坐月子时没人照顾,现在我生病了,你想让我照顾?没门!”
梁大妈顿时泪如雨下。毕竟,儿子是男性,在照顾母亲时难免不周,而远嫁四川的女儿也无暇顾及自己,自己作为母亲更难开口让女儿放下家庭来照顾自己。自己只能默默承受这份情感的伤痛。
为什么女人在这个时候会如此敏感和怨恨?为什么“月子仇”竟如此深刻?
首先,生产前后的女性体内会经历剧烈的激素变化,雄性激素下降,黄体酮水平降低,这会导致产后情绪波动加剧。此时本该得到婆婆照料的期望一旦落空,愤怒情绪便会被无限放大。
其次,产妇坐月子时身心极度虚弱,要照顾婴儿的同时还要忍受身体的不适。婴儿时常哭闹,产妇得不到任何帮助时,情绪自然容易积压。若婆婆没有帮助,且自己还需处理一切事物,这种不满便会在内心堆积。
最后,女性在月子期间尤为脆弱,身材恢复缓慢,照顾孩子的体力消耗巨大,内心充满不安。此时需要的是婆婆的帮助,而如果婆婆在此时未能给予支持,产妇就会感到深深的无助与孤单。
这段情感的伤痕,往往源自婆婆在月子期间的冷漠或漠不关心。若家里经济状况允许,请月嫂、去月子中心,或者请亲戚来帮忙,避免这种无谓的情感冲突发生,或许能有效避免“月子仇”的产生。
最终,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十分特殊的阶段。照顾好自己,心情愉悦,身体恢复得好,不仅对母亲自己有益,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
愿每位母亲都能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感受到爱与关怀,幸福和健康常伴左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