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那个刚来到世上的小宝宝,遭遇的事儿真是让人心里揪得慌。出生才两天就因为月嫂喂奶出了意外,窒息后在医院躺了32天,原本5.78公斤白白胖胖的小家伙,现在瘦得像只小老鼠,医生早就说没了抢救必要,可孩子爸妈想抱他回家都被卡在流程里,进退两难。
这家人的情况本是满含期待的。孩子妈妈38岁,属于高龄产妇,之前已经有个孩子,怕娃孤单,辛苦备孕好久才怀上二胎,8月24号在黄石妇幼保健院顺利生下男宝,出生时各项指标都正常,十几次喂奶不管是奶粉还是母乳,都吃得挺香,吸吮劲儿十足,谁看了都替他们高兴。
刚出生时的照片
因为刚生产完,妈妈奶水还没下来,身体也虚弱,医院的医护人员就问他们要不要找个月嫂帮忙。孩子爸爸说,医院里就有“金蓝优护”这家月子公司的驻点,导医台上还摆着宣传牌,说自己是医院唯一的第三方陪护机构,服务人员都经过统一培训上岗。经医护联系,来了个50多岁的郭姓月嫂,说自己有多年经验,双方约定服务4天,每天450块,总共1800元。
没成想,8月25号晚上就出了意外。当时病房里只有孩子妈妈和月嫂,月嫂用勺子给孩子喂奶粉,突然就呛奶了。等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面色苍白,嘴唇青紫,连肌张力都没了,紧急吸痰吸出2毫升奶液,血氧值都测不出来。好在医院抢救及时,3分钟内各科医生就来会诊,当时孩子已经没了呼吸,清理气道时鼻腔和气管里涌出好多奶样物,插管、心肺复苏折腾到半夜,心率才慢慢回升到130次/分钟,之后立马转去了新生儿科。
可这一抢救过来,孩子就成了“滞留”状态。到9月26号已经32天了,孩子爸爸说,前两天医生发的视频里,娃瘦得不成样子,跟只小老鼠似的,头显得特别大,全家看了都心疼得掉眼泪。其实8月底医生就说了,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可一家人想抱孩子回家结束痛苦,却怎么也走不通流程。
孩子出生时的护理记录
他们不敢直接抱走,想让医院出个证明,可医院说孩子还没去世,开不了任何证明;找月嫂机构要说法,对方说月嫂有人社局发的资格证,接单20多单很尽责,用勺子喂奶是正常操作,现在只能等警方调查结论,保险也得等结果出来才给理赔;找医院问进展,工作人员只说要汇报领导,之后就没了下文;打卫健委给的电话,也没人接。
更让人窝火的是那个所谓的“协议”。孩子爸爸当时在病房付了钱,对方只给了张机打票据,背后印着小字的格式化条款里,全是说各种伤害由客户或护理员自己担责,压根没提公司要负责。可懂行的都知道,就算月嫂和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只要公司负责培训、派单、管费用,出了事就逃不了责任,之前就有月嫂摔伤婴儿,公司被判担责四成的案例,这种全是甩责的条款根本不合法。
而且所谓的“正常操作”也站不住脚。有妇产科医生早就说过,新生儿吞咽功能还没发育好,勺子是加辅食时用的工具,新生儿没母乳该用奶嘴喂,用勺子很容易呛咳。这个月嫂号称有多年经验,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真不知道机构是怎么培训和审核的。更讽刺的是,这家机构9月1号就和医院合作到期停止合作了,仿佛想借着到期把关系摘干净。
这事看下来真的太堵心了。一个健康的小生命变成这样,最煎熬的莫过于家属,既要承受孩子遭罪的痛苦,还要被各方踢皮球。月嫂机构拿着霸王条款甩责,一句“等调查”就把责任推给时间;医院让机构驻点宣传,收了钱推荐给产妇,出事后却一副“不清楚”的态度,实在说不过去。新生儿的生命经不起耗,希望警方和相关部门能快点推进调查,别让家属再在煎熬里等下去。更该借此好好管管家政行业的乱象,那些不合规的机构、不专业的人员、不公平的条款,早就该清理了,不然还会有更多家庭遭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